新聞

2025年10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萬鈞匯知中學 - 2025年10月
語言為橋、科技為翼 培養國際視野
萬鈞匯知中學一直以開放的態度推動教育創新,將語言教學、國際交流與科技發展有機結合,致力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,具備面向世界的視野與能力。學校以「語言為橋、科技為翼」的教育思路,將培養「具備國際視野、適應未來發展」的學生作為核心目標。在黃建新校長的帶領下,學校的每項措施都緊扣時代脈動,既奠定學生的知識基礎,又培育其核心素養,讓教育真正與時並進,幫助學生連接世界、走向未來。
發揮語言教學優勢 扎實英語聯通世界
語言教學向來是萬鈞匯知中學的核心優勢,尤其是英語教學的彈性與深度,貫穿於課程設計與校園生活的各個角落。學校始終秉持「讓學生多機會接觸英語」的理念,將英語視為學生走出香港、連接世界的重要工具。在班級設置上,初中各級設兩至三班英文班,為學生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。
多年來,學校堅持開展多樣化的英文特色活動,讓語言學習脫離單純的課堂講授。每年舉辦的全港小學英文民歌歌唱比賽,讓小學生通過學習及演繹英文民歌,在音樂中提升英語表達能力。學校亦組建English Drama Club,每年都會推出英語音樂劇公演,展示學生英文能力與才華,並吸引數十所小學前來觀摩,讓家長與社區人士分享學校英語教學的成果。即便疫情期間,活動也以網上形式進行。
外籍老師靈活教學 英語真正融入生活
師資方面,學校現有三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外籍英語老師,其中最新加入的一位來自荷蘭,他們豐富的教學經驗與活潑的教學風格,大幅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。今年,學校更特意安排一位外籍老師擔任初中班主任,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外,能在午膳、課後等日常時段隨時與班主任用英語交流,讓英語真正融入生活。學校力圖讓校園的每個角落都成為英語學習的場景,讓每位老師都成為學生語言提升的引導者。
考取國際英語認證 掌握自身英語水平
學校持續鼓勵英語能力較強的初中生參加TOEFL Junior等國際性英語認證評估。今年,學生在該類考試中收穫頗豐,金獎、銀獎、銅獎及綠證獲得者數量顯著上升,這與學校營造的英語氛圍、設施配套及教學支持密不可分。對學生而言,參加國際考試不僅能提前熟悉公開考試的形式,更能掌握自身英文水平,激發進步動力,也為升學提供重要加分項;對學校而言,能夠精準對焦學生的弱項,如口語表達或閱讀能力等,從而開展針對性教學,提升教學質量。
開展海外交流 建立國際視野
為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,學校積極開展海外交流與跨地域學習。目前,學校每年組織的境外交流團多達20個,覆蓋內地及海外多個國家及地區,參與人次年均達數百。在內地交流方面,學校去年推出恆常安排,中三全級學生參加一天的內地體驗活動,走訪姊妹學校、科技園區、文化古蹟等場所,將課堂中的知識與實地體驗相結合。這一安排與中五公民科的內地交流形成互補,確保每位學生在校期間至少能參與兩次內地交流活動。
而海外交流側重於多元文化體驗與學術實踐。學校每年組織至少兩次大型海外交流團:一次前往日本、韓國等科技發達地區,進行科技主題學習;另一次則前往澳洲、英國等英語系國家,強化語言應用與文化體驗。
考慮到海外交流參與人數有限,學校採用創新科技手段擴大受益面。參團學生會拍攝360度全景影片,記錄展覽現場、課堂互動、文化體驗等環節。返回學校後,這些內容會在「未來教室」中播放,配合學生擔任「小導遊」的現場講解,讓全校學生都能「雲參與」海外交流,感受創客文化的熱情、科技發展的脈動與世界多元的魅力。
此外,學校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海外展覽與比賽,如去年赴羅馬參加Maker Faire創客展覽,常年赴日本參加「Science Edge」科學探究比賽,此前還曾在羅馬尼亞的「InfoMatrix」科技發明比賽中斬獲白金獎與銀獎。學生在國際舞台上展示才華,更在與全球青年的交流中建立國際視野。
打造未來教室 提升學習趣味
科技與教育的深度融合,是學校另一大發展重點。學校打造沉浸式學習空間「未來教室」,打破傳統課堂的限制,通過聲音、影像、互動感應等技術,讓學生「走進」課本場景。學生可在虛擬場景互動,完成答題、講解等任務。自去年開始,中文、英文、歷史等多學科已率先開展試點教學:學習《岳陽樓記》時,學生能感受古樓風貌,加深對文言文的理解;學習歷史課時,可還原特定時代的社會環境。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提升了學習趣味,更幫助學生建立直觀認知,目前已成為學校課程設計的常規化元素。
前瞻佈局AI教育 掌握AI知識與技能
AI教育的佈局則更具前瞻性,皆因學校早年便參與中大賽馬會「智」為未來計劃。在中大教授的指導下,學校與其他先導學校共同參與了香港首套正式AI教材的設計與推行工作,並承擔起為本校及其他學校教師提供AI教學培訓與經驗分享的任務。在課程設置上,學校將該計劃的12個AI模塊全面融入初中三年的電腦課程,涵蓋AI基礎概念、生活應用等內容,確保每位初中生都能掌握AI基礎知識與技能。此外,學校又參加「『智』為學理」計劃,將AI技術融入學科教學,通過實驗平台、自主學習系統等,提升科學探究的效率與深度。
培養資訊素養 明智運用AI
面對AI時代的資訊洪流,學校將「資訊素養」列為核心關注事項,重視對學生科技倫理與資訊判斷能力的培養,理解科技的本質與道德邊界。此外,學校每年還為學生與家長舉辦專題講座,涵蓋網絡責任、虛假資訊辨別等熱點主題,建立正確的科技使用觀。根據數據顯示,經過三年的系統培育,學生在資訊素養方面的表現已呈現明顯進步,能夠更明智地運用AI等科技工具。
參與服務學習活動 兼顧身體、社交、精神發展
學校構建「活的教育」,以推動「健康生活方式」為關注事項,引導學生兼顧身體、社交與精神健康,通過全校參與的服務學習活動,讓每一班同學在合作中培養團隊精神,同時聯合幼稚園、大學等校外機構,鼓勵學生接觸長者、露宿者等,從中拓寬接觸世界的渠道,並學會感恩與擔當。在此過程中,學生成長顯著,不僅被評選為西貢區「十大傑出學生」,學校更榮獲「傑出社會服務獎」。
在營造健康校園上,強健體魄是重點關注方向,學校持續推進校隊訓練與體育發展,定期舉辦「健康日」,組織全校學生徒步跨越將軍澳跨灣大橋,營造積極運動氛圍;今年更開設DSE體育選修科,為不同才能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發展機會,助其建立自信,實現身體、品格、能力協同發展的全人教育目標。